2019年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难易点评:价值引领 思维启迪 实践育人
一、聚焦立德树人,坚定理想信念
试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贯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家国情怀融入其中,传递正能量,增强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以此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第10题以我国创造出的减贫奇迹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人民日益增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感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深远意义。第26(1)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数据展现了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在感受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中思考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厚植爱国主义情怀。26(2)题以劳动赞歌为背景,通过展现不同劳动者为社会发展所作贡献,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劳动的价值,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树立劳动光荣而幸福的情感,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劳动者”要具有奋斗精神。
二、聚焦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试题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的丰富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教学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独有的育人价值。25题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为背景,让学生在两个主题活动中任选其一,择其所擅、展其所长的作答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活动一通过京津冀三地中学生共同策划的“追寻革命足迹”研学活动,开展天下兴亡匹,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缅怀英雄、崇敬英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引领学生自觉弘扬民族精神,思考自己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活动二通过“当好东道主”的主题活动,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蕴含在民风民俗中,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在交流互鉴中体味民风民俗,感悟文化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第13题以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为背景,以北京园的核心景观“四合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感悟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树立文化自信。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第12题通过北京市探索推行的“个人诚信分”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的内容融入试题之中,使学生在阅读,思考中引发情感共鸣、思想共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弘扬诚信文化。三、聚焦核心观点,突出问题解决
试题注重对核心观点、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学科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考查。在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主体、多层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本试卷涉及“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主题内容,整体结构注重均衡,突出重点。
主题一 成长中的我第3题以社会生活中被称为“生命通道”的应急通道为素材,通过对保持“生命通道”畅通原因的思考,考查学生尊重、珍爱生命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第4题以《黄帝内经》中“喜伤心、怒伤肝……”等关于情绪对健康影响的记载,以传统文化为素材,考查学生运用情绪的作用及调控的知识,对情境作出解释的能力。第5题以漫画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9题,将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四格漫画形式,考查“心中有法”部分的核心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防微杜渐,树立尊法守法的法治意识。第21题,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三则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法治作用的理解,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主题二 我与他人和集体第6题以一段有关友谊的故事结合传统文化名言,考查学生对如何发展真挚友谊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交友的智慧。
第12题选取体现北京特色的“个人诚信分”工程为素材,考查诚信建设的意义,引领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6题以“书香之家”评选活动为素材,考查学生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主题三 我与国家和社会第11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素材,将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国家机构及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4题,借助“四个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性学习要求和知识学习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国歌”和“国徽”的认识,考查人身权利的重要性、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法核心价值追求,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第23题,以一位老人多年匿名捐款的故事为情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培养亲社会行为、实现人生价值、友善待人、无私奉献社会等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财富,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